6月15日,由学院音乐系主办的“非遗美育大中小一体化协同育人”论坛在音乐厅成功举办。院党委副书记薛珠峰,党委常委、副院长李健,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尹爱青,山西省教科院义务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靖,晋中市教育局体卫艺主任王辉等出席本次论坛。来自山西省多所高校音乐系负责人,以及晋中市、榆次区、太谷区教育部门负责人、教研员、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等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非遗美育的传承与发展。本次论坛由学院音乐系主任常晓菲主持。
开幕式上,薛珠峰致欢迎辞。他表示,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秉持“明德博学,经世创新”的办学理念,致力于建设有特色、高水平、应用型大学。学院注重本土文化研究,以非遗为纽带、以美育为桥梁,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,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,共同培养心怀文化自觉、肩扛时代使命的新时代青年。李健为尹爱青颁发客座教授聘书。
赵靖在发言中强调了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的重要性,她指出,协同育人重在落实,要通过课堂教学、教师专业成长、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实现学段衔接与融合,解决教学难点与热点问题。她呼吁各方携手,建立协同育人机制,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,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。
王辉在发言中强调,推进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下,晋中市积极探索美育的协同发展路径,通过构建一体化美育体系,推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。他表示,各方要以融合为路径,以传承为使命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贡献力量,推动美育高质量发展。
尹爱青以《基于中华文化基因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之思考》为题作专题报告。从民族民间音乐“为何教,教什么,如何教”三方面,深入剖析了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,清晰梳理了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丰富而多元的内容,并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。
在教学展示环节,大中小各学段老师以山西左权民歌《土地还家》为例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示范教学。榆次区经纬小学副校长、一线教师田丽君,以童趣盎然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民歌的律动之美;晋中师专附校副校长、一线教师赵蕾,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探寻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;我院音乐系教师张娟,启发学生用创编的方式进行传承创新,使非遗课堂焕发新生。课后,专家对示范课进行了精彩点评。
在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上,三位老师分别就各自课堂的教学设计、教学感悟进行了分享总结。与会者就本次论坛主题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。一致认为,作为一线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努力打通大中小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,将非遗美育的种子真正落地、开花、结果。
在节目展演环节,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贵明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守莲带来的太谷秧歌《卖元宵》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冀爱芳表演的左权民歌《樱桃好吃树难栽》《杨柳青》,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带来的《偶艺乐园》等充分展现了原生态非遗魅力。我院师生表演的合唱曲《左权将军》《那个是谁》、舞蹈《晋风玉露·环舞鞭扬》和琵琶协奏曲《唐宋印迹》等节目,赋予了非遗现代表达,彰显了守正创新的美育成果。
本次论坛以非遗为媒,搭建了大中小学美育对话新平台,为非遗美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非遗美育研究与实践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勃勃生机,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怀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(报道:孟庆洋 常晓菲 摄影:蔡馥坤 杨凯文)
(初审:樊佳 复审:梁绵忠 终审:刘晖)